3月28日,各界媒体、经销商、投资者赶赴茅台,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在此刻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茅台传》的读者。
当天,“传统的现代:茅台变革与创新之路——茅台文化体验暨《茅台传》新书发布会”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
这是财经作家吴晓波耗时三年撰写的企业传记,他曾20余次前往茅台镇调研,提炼了茅台超级品牌的中国式秘籍“茅台六法十二式”,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了茅台的变革与创新之路。
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吴晓波,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辑、总出版人赵辉,茅台集团老领导、酿造技术导师季克良,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游亚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精英、媒体代表、茅台酒经销商们共同见证了《茅台传》的上市发布。
与六年前创作《腾讯传》不同的是,吴晓波这次走进的中国极其传统的白酒行业,并且发现了茅台蕴藏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秘籍。
自从吴晓波《茅台传》于北京首发上市以来,关于这本书的好评就不曾间断。《茅台传》以大量历史档案,丰富的史料和具体的案例,超200张照片及插画,茅台六法十二式手册和文字一起讲述茅台故事。
“为什么高粱、小麦、水这三种地球上最普通的物质,能酿造出最复杂、醇厚的酒,并且成就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和中国A股市值最高的制造企业?”
茅台是如何到达今天的品牌高度的?茅台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甚至转化在其它消费品上,如瓷器、茶叶等?
“这是一本我期盼了很久很久的书”,在茅台工作和生活了60年的季克良老先生如是说。季克良回忆在2000年之初,就如何总结好茅台,他一直盼望着更多研究茅台的书籍出现。历时三年才成的《茅台传》正好弥补了他内心的答案。
“《茅台传》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品。晓波老师耗时近三年,二十余次赴茅台生产、销售一线踩点调研,采访了上百名管理人员和员工,也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史料和具体的案例,生动剖析了茅台在市场竞争、行业变革中的应对策略和智慧,映射出在国家经济社会进步、行业改革发展、中华文化延续传承的大背景下,一代代茅台人勇立潮头的奋斗历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游亚林表示。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认为,《茅台传》的出版,正是对茅台集团传承创新和大国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茅台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吴晓波在本书中总结提炼了茅台的“六法十二式”,其中的“笨人战略慢功夫”就是对这种专业精神与坚持长期主义的高度概括。
陈炜表示,截至目前,《茅台传》一书已确认输出韩国、泰国等国家。“相信这类作品的海外输出,可以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企业的成长轨迹、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他认为,在商业世界里,任何被称为“奇迹”的事物,都笼罩着一层不可言说的神秘面纱,让人仰视崇拜却不敢逼近。然而奇迹并非天赐,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它有可以追溯的演进轨迹,有内在的商业逻辑和价值模型,它并不存在于理性的认知框架之外。
吴晓波回忆了在创作《茅台传》的三年里,20余次奔赴茅台镇,还分别调研了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和汾酒等著名酒企的经历。他曾凌晨三点去烧房现场观摩,去制曲车间跟女工一起踩曲,到大山深处的红缨子高粱地里与农户攀谈。他惊喜地发现,一代一代年轻人对技术的热爱和传承,成就了每个重要时期鲜活的茅台人。
在《茅台传》新书发布会现场,吴晓波围绕“茅台可以学吗?”“向茅台学什么?”进行主题演讲,阐述茅台酒独一无二的标本价值。茅台提供了一套基于价值创新的战略模型和中国超级消费品的品牌建设模型,它的经验带有相当的启迪性和普适性。
对于“茅台六法”,吴晓波总结为今人未必输古人、定规则者得天下、品质至上为信仰、笨人战略慢功夫、超级单品聚焦打、建构生态共同体;并对六法又进行了更全面的拆解,形成了“师徒制、问题倒插法、一线倾斜制、四个服从、产能克制、橄榄形矩阵、原产地、陈年酒、茅台文化、经销商是恩人、茅粉节、拥抱年轻人”十二战术招式。
茅台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香型理论到国家标准,再到原产地保护,茅台酒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难以攻破的护城河和城墙。
在季克良以及新一代茅台技艺传承人身上也闪烁着茅台人的智慧。当传统与创新发生冲突时如何办?季克良认为,如果是符合科学性的传统工艺,那我们要坚守,就要传承好以确保茅台品质。其次,凡是影响到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发酵的创新和实验,就不能盲目,要在传承过程当中把它规范好、标准化好、建立标准。
茅台酒是复杂的,酒体中蕴含的1940种微生物让茅台一直攀登在科研的“珠穆朗姆峰”上。茅台又是传统企业中最有代表性的慢企业,因为它把“笨人战略慢功夫”发挥到极致......
在《茅台传》中,读者可以看到多样化的茅台:在历史关头惊险一跃的茅台、持之以恒的茅台、创新不断的茅台......
《茅台传》的的确确是一本拉近读者与茅台的桥梁之书。对于茅台的成功,一千个人心中都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而吴晓波对超级品牌模型的追问与探寻,展现了茅台每一阶段遇到的挑战和应对,全面刻画了茅台人的智慧和担当,并为茅台的历史选择和现代传承做了详尽的解答,让读者对“茅台何以成为茅台”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和震撼的认知。
《茅台传》中记录了一个生动的案例:1965年季克良的第一篇题为《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的论文在白酒业引起了极大轰动。这是茅台酒厂第一次向世人公开阐明茅台酒体的酱香、醇甜香、窖底香三种香型。这篇论文中茅台的做法表明,技术、流程和制度将可能是新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茅台传》不仅是一本以茅台人为主角的光荣之书,更是一本超级品牌演变进化的发展之书。它无时无刻在提醒着关注茅台的人们:数十年间帮助茅台酒厂渡过一次次难关的,并非任何聪明或高超的战略,而是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不离不弃。
站在此刻去回溯茅台众星闪耀的历史,会发现茅台实现产能超过一万吨的时间也只有21年,茅台各项财务指标成为全中国第一的时间也只有16年左右(从2007年开始)、茅台集团收入过千亿的时间也只有4年。
茅台在品质坚守、技艺传承上足够“慢工出细活”,却在品牌增值上呈现出了跳跃式的发展。茅台用超级单品战略,巩固了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高品牌认知,同时为渠道商营造了充裕而从容的营销和利润空间。
《茅台传》又同时是一本记录茅台高质量发展的说明书。从文化积淀到品牌建设,全景式呈现变革历程,从计划经济时代至今,茅台对品质质量的“四个服从”从未改变,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和品质信仰,茅台人将“品质信仰”融入了企业的血液里,像基因一样不可更改。
吴晓波指出,茅台的成功,是长期主义者的成功,在文化复兴和K型消费时代,中国正迎来创造超级品牌的时间窗口。站在全球消费品市场看,年营收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不到100家,而单一产品连续多年超过100亿美元,只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苹果手机和茅台酒完成了这个挑战。
当茅台从小酒坊成长为世界烈酒市值第一的品牌,中国品牌、世界品牌可以向大山深处的茅台学什么?答案已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