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江之人,好踏浪翻波,名曰‘弄潮’。”明代《西湖游览志》用“弄潮”来形容一种在潮头搏浪嬉戏的体育活动,“弄潮儿”也被指在潮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
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和语境变化,“弄潮儿”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冒险、勇于面对挑战的人,这些人可能会在风浪中展现出能力和勇气,成为某个领域的先锋。对汽车产业而言,以电动化、智能网联化为主要特征的“汽车新四化”直达产业深处,中国品牌无疑扮演了领潮者的角色。
在中国汽车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品牌见证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过去的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产销迈入3000万辆里程碑。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不仅取得了年销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的佳绩,市场份额更是达到56%,提升6.1个百分点。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品的推陈出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高端化、新能源以及出口的轮番赋能下,“大自主”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作为经济全面放开的一年,2023年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中汽车行业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角力。
在这场愈加白热化的竞争中,价格战愈演愈烈、花式营销无底线,产品与产品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明枪暗箭你来我往,将“内卷”发挥到了极致。但即便身处这样复杂的生存环境下,中国品牌仍然坚定向上的步伐,致力于成为高端市场领导者。
而这一现象在新能源市场尤为明显,2023年下半年开始,多家车企接连推出售价超过50万,乃至百万的豪华车型。
9月比亚迪仰望 U8 正式上市,具备前沿智能技术和电气化技术,成为比亚迪首款百万级别车型;11月极氪推出极氪001FR,售价达76.9万元;随后,坦克700参数图片) Hi4-T首发版车型亮相,预售70万元;12月蔚来又发布了预售价80万元的ET9,同时问界全新车型M9的起售价也达到了46.9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售价50万元及以上的细分市场,纯电车型销量规模较小,主要由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燃油车占据。而随着中国品牌多款新车上市,业内也普遍认为,这一定价直逼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腹地,高端汽车市场竞争也将越发激烈。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换购和消费升级是主要趋势,未来30万以上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此外,因家庭需求,用户对大型车的需要也相对较多,所以对六座、七座车型和高端车型,都带来巨大的拉动效果。”
2023年8月,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三个月后,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万辆销量目标,位居全球第一。
比亚迪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缩影。在中国品牌超50%的市场份额中,新能源功不可没,中国品牌更是拥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高达80%。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新能源市占率达到49.9%。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根据新能源车企发布的成绩单来看,包括比亚迪、理想、吉利、岚图等在内的多家车企超额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此外,理想汽车、蔚来、零跑汽车、埃安、极氪等品牌销量也十分强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随着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持续发力,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走出去”到“扎下去”,中国品牌的出海力度也更加强劲。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许海东认为,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也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优势。
据了解,2023年整车出口量前十位企业分别是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特斯拉、长城、比亚迪、东风、北汽和江汽。其中,上汽集团全年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连续第八年蝉联行业第一。
上汽集团方面表示,随着海外销量的快速攀升,2023年集团海外业务实现“规模性盈利”。此外,奇瑞方面也透露,出口为奇瑞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来源,2023年奇瑞汽车出口量占其总销量的近一半。
在销量增长的同时,车企也加速布局,深耕国际市场。2023 年比亚迪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奇瑞宣布在阿根廷投资4亿美元建厂。此外,上汽、长城也陆续宣布将在欧洲建厂;极氪品牌发布欧洲战略,长安汽车发布“海纳百川”计划,立志用2-3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布局。
可以看出,从聚焦国内到扬名海外,近年来一大批中国品牌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闪耀的“中国名片”。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服务等全链条输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总的来看,过去的2023年,尽管中国汽车市场饱受侵蚀,但中国品牌却不断在摸索中前行,并取得瞩目的成绩,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正如许海东所言,中国品牌在2023年取得的成绩并非偶然的机遇,而是必然,2024年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仍会延续发展趋势。未来可能形成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齐头并进的整体局面。火狐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