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去的半年中,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而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汽车企业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突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那么,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势在哪里?哪些品牌深受海外人民的喜爱呢?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1-8月,中国汽车企业累计出口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其中,8月份单月出口30.8万辆,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65%。
作为对比,2021年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的日本,在2022年8月份只出口了29万辆。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除了规模和增速之外,中国汽车出口还在结构和质量方面不断优化。从产品类型来看,中国汽车出口的乘用车占比达到了75.6%,商用车占比为24.4%。
其中,乘用车中的SUV占比最高,达到了40.5%,轿车占比为28.5%,MPV占比为6.6%。商用车中的皮卡占比最高,达到了12.9%,货车占比为7.4%,客车占比为4.1%。
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了9.7%,同比增长了2.4倍。纯电动汽车占比为8.6%,同比增长了2.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为1.1%,同比增长了1.5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
从品牌分布来看,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品牌有上汽、奇瑞、长城、吉利、北汽、江淮等自主品牌,以及长安福特、上汽通用、火狐电竞上汽凯迪拉克等合资品牌。
其中,上汽和奇瑞的表现最为突出,前者主要依靠名爵品牌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后者主要依靠奇瑞和星途品牌在俄罗斯和拉美市场占据优势。
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亚洲、欧洲、拉美和非洲等地区。其中,亚洲市场占比最高,达到36.5%;欧洲市场占比为24.9%,拉美市场占比为19.4%,非洲市场占比为14.4%。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车企出口最多的国家前五位分别为: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的机遇弯道超车,如今已初见成效。
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有不断的突破和进步,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这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此外,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采取了多元化、多品牌、多矩阵的国际化战略,既有本地生产、贴牌出口的方式,也有并购海外品牌、迅速切入欧美市场的方式,还有坚持自主品牌输出的方式。
总之,中国汽车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发展汽车产业。因此,国内汽车制造商仍需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以保持持续向前的步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