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政府代建等需求扩张,越来越多的传统开发商抱着“入股不亏”的想法涌入。
业内猜测,勤诚达可能并非追求绿城管理的代建和品牌输出能力,更多是基于“纾困”需求
各家房企开始暴雷的2021年,勤诚达属于民企中的“一股清流”,一度逆势拿下广州几个旧改项目。
而首个托管给绿城管理的项目之一【宝安勤诚达云邸】,2022年末就已在政府公布的待入市项目内,且开了展示中心,目前仍未开盘。
此次合作,双方显然都有意向推进,但直接和民企打交道,不是绿城的菜。这其中,前海润禾充当起牵线搭桥的角色,这是一家以房地产投融资为主的基金管理公司,其背后有深圳国资背景。
对于资方而言,目前更看中拥有主体信用、品牌效益、丰富开发管理经验的代建企业,绿城管理无疑是符合条件的。站在绿城的角度,国企背景的资方将带来稳定的投资现金流,也为勤诚达带来“增信”光环。
绿城的操盘能力和信用能力能够形成一个更大的业务入口,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外部协同,帮助民营企业或纾困项目快速提升到与国央企在同一水平、同一维度上的竞争能力。
其现在推的商业模式,也是寻找外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资源,搭建金融能力架构,对遇困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重新激活这个项目
对于勤诚达这类民企,绿城管理更愿意“搭上”各类具备房地产投资能力的金融机构,再与融资需求的项目配合。
在这场合作中,绿城管理的心思也有体现:当日勤诚达官宣:“三方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全面战略入股、经营管理升级”;而在绿城管理的公众号中,却未见“全面战略入股”内容。
相较于前者,为国央企城投客户提供产品,代建方少了“找钱”这一繁琐,但风险仍然存在。
。但绿城管理也没想到,委托方公司会拖欠工程款,于是绿城管理将其告上法庭。
此时的绿城管理很被动,如果这时选择提早退出,会面临巨大的品牌信用风险;加上“保交楼”的背景,官方也会对退出行为做出约束控制。
后来,当地官方介入此事,组织开发商、代建方、总承包单位开会磋商,并承诺严格监管预售资金,此闹剧才告一段落,项目得以继续推进。
多数业主并不了解项目复杂的多方关系,“烂尾”的头衔全扣在了品牌输出方绿城管理头上。社交平台上,只有绿城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旭辉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中,代建平台被单独拎出来,由深受董事长林中信任的陈东彪负责;
华夏幸福化债之余,成立了轻资产代建公司“幸福安基”,还接下了恒大的烂尾项目。有分析认为,这些房企一方面看到代建赛道蛋糕变大,希望分一口吃食。
另一方面,代建扛周期、轻资产、利润高的特点也吸引着它们前来补血。出险房企们,真的能“入股不亏”吗?
门槛首先是个问题。当下能否接下纾困类项目,代建方自身健康才是金标准,已有违约记录、资金紧缺的房企相当于失去了品牌力,难以得到委托方的信任。
如上海浦东一项目烂尾后,好不容易盼来某一民企代建,没过多久,该企业出现情况,能否按时交房,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比如,在代建领域初出茅庐的中交代建,去年开始和信达地产联手纾困地产;无锡城投更是在拿地阶段就开始和绿城管理搭档了。
退一步讲,即使获得了入场资格,在行业不确定的当下,部分项目可能会面临资金需求,代建方要帮助项目进行融资。
也可能会有委托方资金中断的情况出现,进而拖欠代建方的代建费用,这会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火狐电竞